欢迎来到越秀区少儿篮球培训机构!
  • 报名热线:17051360550
  • 移动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直达手机版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张老师
  • 电话:17051360550
站内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孩子有惰性心理怎么破
新闻中心
孩子有惰性心理怎么破
发布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148        返回列表

    对于孩子而言,惰性更多的属于一种潜在意识,它体现在生活习惯的很多方面。譬如,早晨起床,并非睁眼即起,尽管父母已经给孩子规定了起床时间并用闹钟督促,然而到时候,孩子还是多多少少地超过那个时间,懒洋洋地用各种方式再耽搁一会儿。

    惰性的另一种表现,是对某一个计划的拖延。孩子在面对诸如家长或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计划时,常常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规定要完成的事情,推至第二天,而“第二天”同样依旧。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做或拒绝做,而是懒于动手,觉得这事往后面拖延一下,也未尝不可。

    孩子做事懒惰拖沓,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思想方面,不能积极思考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依赖老师和家人,缺乏责任心等;行为方面,日常起居无秩序,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学习的规划性。一旦养成习惯,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工作和生活。

    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懒惰心理,其实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好:100分妈妈和0分妈妈一样都是不合格的妈妈。0分妈妈不合格,大家都能明白。那100分妈妈怎么也会不合格呢?

    之前有过这样一则新闻“母亲精心打造的‘神童’竟生活不能自理”,讲的就是一个除了学习,任何事情都不让儿子插手,给儿子挤牙膏、洗脸、洗衣、端饭的100分妈妈,培养出了一个8岁就读中学,13岁就考入大学的神童。可就在神童17岁脱离妈妈照顾进入中科院后,他就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硕士学位没拿到,就被中科院劝退了。

    放任孩子的懒散成长是不对的,但过度溺爱也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习惯的养成,那父母的恰当教育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分享十个改变孩子惰性心理的教育策略,父母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假以使用。

    一、引导儿童的利他行为

    孩子的娇气、懒散往往是与自私、任性等不良心理相伴而生的,对此,父母可以经常支持、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将自己的文具、玩具与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还捡拾物品;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等,通过这些良好行为的教育引导改变不良行为的习惯。幼儿专家认为,积极引导这些利他行为,对于儿童的信任感、独立感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常见的以自我中心的娇气、懒散行为。

    二、同伴是最好的范例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对于孩子的积极、消极行为均有强烈的、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父母在指导孩子在交往同伴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同伴,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之交往,并激发孩子好强、竞赛性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模仿;而对于具有类似自私、娇气、懒散等不良行为的同伴,应引导孩子少与之交往,并指出该同伴的缺点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评价同伴的同时,也得到明确的告诫,即旁观者效应的间接强化,这种策略适应于电视节目、电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让孩子在多种教育途径中,在平常点点滴滴的教育中受到优良品质的感化、同化,从而抵制、消除不良言行。

    三、有效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孩子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孩子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孩子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培养孩子对某一行为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力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表扬、批评的标准必须前后一致、相互配合;批评、惩罚的强度、力度要考虑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及自尊心水平,讲究评价的实际效果。

    四、自然素质的利用

    虽然孩子的娇气、懒散行为主要取决于环境的影响,但孩子的先天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气质类型是一较为突出的方面。儿童的气质可分成平静的、难对付的和慢慢活跃起来的三类。平静的儿童占75%,他们的情绪好,易于适应环境;难对付的儿童占10%,他们常常大惊小怪,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占15%,相对而言,他们不够活泼,对新奇事物有退缩、消极的反应。儿童心理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到7岁时,后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中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数要比平静的儿童中的人数多,而又以难对付的儿童的情绪问题较显著。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难对付的儿童的父母有时放任自流,或有时挫折儿童(如用敌视方式回答他们的要求),更增强了他们原来就有的易对抗、易激动的特征。可见,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因材施教,不可求成心切而操之过及、拔苗助长。

    五、民主式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相关的行为。权威式教育,孩子感到强烈威慑感,易形成说谎及对他人不友善的行为;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则诱发孩子任性、懒散、娇气的习惯。适当的教育方式应是民主的,既要严格要求孩子,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满足孩子自己的要求、愿望,具有一种亲密的亲子关系(依恋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的教育。